7月9日可靠配资平台,光伏公司弘元绿能发布公告称,与顺风光电签署了《合作经营协议》,将与后者下属的无锡尚德合作开展生产经营管理。此前,尚德与厦门建发签署的合作协议同步终止。
5月26日,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决定对尚德进行预重整,这是这家“初代光伏王”的第三次破产重组。在行业一片唏嘘中,尚德迎来转机。
尚德重整信息公布后,市场传言弘元绿能在周期“底部”收购老牌光伏资产。同时,行业内关于“破内卷”的消息接连发出。6月底,《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也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随后,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引发光伏上市公司股价普涨。
弘元绿能行动迅速,因同为无锡企业,被不少从业者认为背后有当地政府推动。公告发布前后,弘元绿能股价上涨近20%。此次合作被解读为“试婚”,并签署了“婚前协议”。五年合作期内,弘元绿能可以接管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项事务,但顺风光电仍需独立承担相关责任和法律纠纷。
这种接近“联合操盘”的合作状态并不稀奇,在地产、能源等行业中常用于项目落地。弘元绿能以相对“保险”的方式纳入尚德,受到投资者看好。公告提到,弘元绿能有意向作为投资人参与尚德的预重整事项,旨在维护预重整期间的稳定运营。
尚德预重整招募投资人的公告中,对意向投资人提出了诸多条件,包括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最近一年的净资产规模不低于100亿元,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弘元绿能基本符合这些条件。此外,弘元绿能主营的硅片业务与尚德主营的电池、组件业务天然互补。
弘元绿能在行业中一向“特立独行”,在光伏行业过去两年内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货币资金储备。管理层提到,随着剥离营运能力差的资产,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公司在涉及的光伏主材四大业务模块中均处于盈利状态或盈亏平衡状态。
然而,上半年弘元绿能的风评并不正面。去年12月,在四川宜宾举行的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专题座谈会上,弘元绿能是少数缺席且未签字的知名公司之一。公司CMO杜青还在相关新闻下留言评论“幼稚”。
弘元绿能在2024年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8.4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上涨到11.59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在去年达到147.1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回落到131.08亿元。去年,两个数值相差近140亿元。弘元绿能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的周转天数在去年高达615天,明显的变化从2023年开始。
弘元绿能创始人杨建良在战略层面重视周期,不惜用极端手段“过冬”。2024年1月底,弘元绿能定增融资27亿元,出资方以江苏地方国资为主。杨建良的新战略落地阶段投资巨大,超过460亿元。
弘元绿能近几年处在转型期,从光伏专用设备转型光伏主材领域。杨建良的投资策略激进,但考虑到两家公司的体量差异,风险较大。2023年,弘元绿能硅片出货量同比下降7%,竞争对手双良节能出货量猛增。2024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弘元绿能营收环比下滑。
去年是硅片行业公认的“出清年”,TCL中环保持高开工率,导致硅片价格下跌。今年5月,弘元绿能继续处置“重资产”,卖掉与协鑫科技合营的一家硅料公司所持股份,价值超过12亿元。一些投资者认为弘元绿能的战略节点完美,从光伏设备商切入硅片,时机恰到好处。
财报显示,2024年,弘元绿能多晶硅产量为5.1万吨,硅片产量为29GW,电池产量为8.95GW,组件产量仅为4.45GW。通过吃进尚德,弘元绿能彻底补足了下游,完成转型,从上游重资产转向相对偏轻的下游终端市场。
尚德目前只有200多人可靠配资平台,以销售人员为主,产能基本处于关停状态。弘元绿能看重的不仅是尚德的品牌,还有市场渠道和销售体系。尚德再次有了归宿,这是一个让整个行业唏嘘的故事。
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