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1日电(记者魏婧宇)曼德拉山黝黑的山崖上怪石嶙峋,范永龙背着相机,手持GPS定位仪,熟练地翻过一片乱石堆,来到一块大石头前。在大石头相对平整的一面上,几条褐色线条交织成一个骆驼的图案——这是一幅绘制于远古时期的骆驼岩画。
曼德拉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在18平方公里的山区里,分布着4234幅形态各异的岩画。阿拉善右旗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范永龙和同事们每个月都要到山里巡查,看看这些岩画在不在原来的位置、有没有损坏。
文物工作者正在拍摄曼德拉山岩画。新华社发“曼德拉山好像穿越时空的‘艺术画廊’,这些岩画的时间跨度从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100多年前的清代,狩猎、放牧、战争、生活等场景,以及动物、星辰、建筑等都是曼德拉山岩画的内容。”范永龙说,作画者有原始氏族部落,也有匈奴、突厥、党项等游牧民族。岩画不仅还原了古人的生活场景,还展现出各民族频繁交往、相互融合的过程。
文物工作者每次巡查时,都要对岩画进行拍照和测量,再和之前的照片、数据进行比对,看一看岩画有没有受损。范永龙说:“日晒、暴雨都可能对岩画造成自然损害,我们要细心收集岩画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保护与修复,守护好这些艺术瑰宝。”
这是展现游牧场景的曼德拉山岩画。新华社发如今在曼德拉山守护这一片岩画的,不仅有文物工作者,还有各类智能设备的加持。针对曼德拉山岩画保护范围大、分布分散的特点,阿拉善右旗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航、大数据比对等科技手段,提高“技防”水平。
踏着木栈道走进曼德拉山岩画保护区开放参观的区域,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摄像头和小喇叭,这是保护区安装的智慧安防监控系统。文物保护员魏治军说:“以前巡逻主要靠人力,现在有了电子巡查系统,我们在监控视频中发现游客有不文明行为,可以通过远程语音设备进行提醒。”
曼德拉山上的部分岩画被护栏保护起来。新华社记者 魏婧宇 摄近年来,阿拉善右旗文物部门还对曼德拉山岩画进行了三维数据采集,目前已完成4234幅岩画的照片档案、电子数据库建立。范永龙说,应用三维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系统,能够保留岩画的多种形态数据,实现濒危岩画资源的科学保存。
岩画的三维数据也为搭建数字化展示平台创造了基础。范永龙介绍说,岩画数字化展示平台目前在调试阶段,预计明年正式上线,到时观众们只需通过屏幕“轻轻一点”,就能穿越进岩画的世界了。
范永龙说:“现在天上有无人机巡航股票配资门户网登录,地面有巡查人员和智慧安防系统,还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助力,我们将继续汇聚起多方力量,共同守护曼德拉山岩画。”
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